各二级学院、处(部、室、中心):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已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2024年3月13日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党委重要工作来推进,统筹政策、学科、人才和环境等资源,贯通各年级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时段、全周期心理健康工作闭环体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核心素养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坚持提升能力。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系统治理。健全部门联动、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三)工作目标
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医院、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1.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以智慧心。全体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责任部门:各二级学院)
3.以体强心。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责任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4.以美润心。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责任部门:各二级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5.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6.健全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在大一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分别开设18个学时,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强化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责任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7.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打造学校“小太阳”朋辈心理辅导团,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教育、“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作用,增强朋辈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三)规范心理健康监测
8.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机制,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纳入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筹开展,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图书信息中心、各二级学院)
9.加强心理健康测评。每学期初组织开展一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规范合理运用测评结果,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访谈,落实针对性干预措施,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一生一策·重点关注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四)强化心理危机干预
10.健全预警体系。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辅导员、心理委员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强化入学季、毕业季、就业季等特殊节点学生心理健康危机排查和日常管理,重点关注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紧张、精神障碍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为出现高危心理苗头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有效干预。(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11.优化协作机制。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卫健委、网信、公安等部门强化协作联动,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工作协同、信息协同,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加强心理健康物防、技防建设,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闭环管理链条,坚决防范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个体极端事件。(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12.强化家校共育。完善家校联动机制,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责任,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状况。引导家长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通过积极陪伴或带领孩子到心理辅导室、社会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对诊断患有焦虑抑郁、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引导其克服“心理病耻感”,及时送医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各二级学院要积极配合做好家长和孩子的教育疏导、干预转介等工作。(责任部门:各二级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五)建强心理人才队伍
13.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等级培训制度,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全覆盖培训,定期对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小太阳”朋辈心理辅导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问题的能力,铸牢“人人都是心理工作者”的“大心理”校园氛围。(责任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14.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可纳入思政、辅导员系列或单独评审,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责任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二级学院教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
(二)强化经费保障。加大经费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优先将所需经费纳入学校支出预算,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责任部门: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三)培育推广经验。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选优秀案例。支持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积累经验,打造典型标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尚文大道887号
电话:(023)62335597
邮编:400067
版权所有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渝ICP备15000484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993号
技术支持:瑞秀科技